#01 引言
繼上一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阿米卡星雜質穩(wěn)定性研究分享》之后,今天我們來分享下阿米卡星的4個未知降解雜質的發(fā)現(xiàn)與研發(fā)過程。
#02 發(fā)現(xiàn)
圖1:客戶粗品圖(四圖)
(硫酸)阿米卡星是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算是一個比較老的品種了。但是從目前市場反饋看,生產的廠家不在少數(shù)。最近我們接到多個客戶反饋其阿米卡星產品在長期穩(wěn)定性研究過程中產生了4個未知大雜質。這些雜質保留時間主要集中在4-10分鐘之間,以相對保留時間(RRT)計算分別為:0.18~0.2(未知雜質1),0.35~0.36(未知雜質2),0.37~0.38(未知雜質3),0.4~0.42(未知雜質4)區(qū)間。具體的雜質信息數(shù)據(jù)匯總見圖2:
圖2:四個未知雜質的相關信息數(shù)據(jù)匯總
根據(jù)已有信息可以判斷以上雜質并不是藥典收錄的已知結構雜質,但是通過檢索相關的文獻和藥典資料,我們發(fā)現(xiàn)以上雜質信號在歐洲藥典(EP)典型色譜圖或系統(tǒng)適用性圖譜中均有對應信號出現(xiàn),但是該雜質信號未被歐洲藥典明確鑒定如圖3所示:
圖3:歐洲藥典色譜圖信息(兩圖)
#03雜質的制備和純化
針對歐洲藥典中未充分表征但實際樣品中出現(xiàn)的雜質研究需求,我中心進行了專項開發(fā)。針對客戶對阿米卡星未知雜質研究的需求,我中心首先依托制備分離部門對含目標雜質的粗品開展了制備純化工作。
從粗品圖就可以看到四個未知雜質保留時間較小并且出峰時間差異較小,同時該條件下阿米卡星的檢測條件里面又有非常多的鹽會對雜質的制備產生很大影響。QCS標準物質研發(fā)中心制備分離實驗室投入四個多月時間進行了制備方法的開發(fā)和優(yōu)化,最終實現(xiàn)了目標雜質的良好分離。在整個開發(fā)與生產過程中主要面臨以下四大難題:
第一:阿米卡星極性過大,且四個目標雜質保留時間過小,需要單獨開發(fā)分析和制備方法。
第二:四個目標雜質雜質挨得太近,只有接近阿米卡星標準分析方法(100min/針)的分離條件才能有效的分離開這四個雜質,所以制備過程中面臨很大技術挑戰(zhàn),最終優(yōu)化后的制備方法所需時間達到120min/針。
第三:由于目標雜質峰分離度較差,所以單針進樣量非常小,不到20mg/針,產品的富集周期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期(120min/針,一天八小時只能進4針,單日粗品進樣量不到100mg),同時粗品很難一次性純化干凈,往往需要多次制備。
第四:由于產品分析方法中用了大量的鹽,提純后的產品溶液含有鹽,除鹽也成了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
#04雜質的研究
最終經過制備同事的不斷努力和辛苦付出,克服以上各種難題,我們終于制備分離得到了四個未知降解雜質樣品。分析同事按照藥典方法分別對四個雜質做了鑒定,并分別完成了阿米卡星API與四個未知雜質的單獨1:1混樣以及四個未知雜質和API的整體混合大混樣?,F(xiàn)分享一下阿米卡星API+未知雜質1+未知雜質2+未知雜質3+未知雜質4的總混合進樣數(shù)據(jù),見圖4:
圖4:四個未知雜質和阿米卡星的混合進樣數(shù)據(jù)
最后,我中心已基本完成了對阿米卡星降解雜質的相關研究,以上未知雜質已經可以提供相關產品,歡迎感興趣的客戶過來咨詢和溝通。
#05分享獲取干貨福利
盡管阿米卡星是個很老的品種了,研究的客戶不在少數(shù),但目前市場上的客戶基本上都在反饋阿米卡星雜質B和雜質G在標準條件下的檢測時間是反過來的,雜質B在主峰后面雜質G在前面與EP的典型色譜圖或者系統(tǒng)適用性圖譜相悖,很多客戶質疑產品的正確性,但是目前并未檢索到官方勘誤之類的資料,下期我們將重點分享阿米卡星EP雜質BG的相關研究,歡迎大家積極參與討論。